扎如寺
6978views
扎如寺位于九寨溝自然保護區扎如溝寶鏡崖下,據藏文史籍記載,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歷史。藏語全稱叫“然悟貢巴扎西彭措嶺”,簡稱“然悟貢巴”。由于該寺地處扎如溝內,因此漢語稱為“扎如寺”。
扎如寺屬藏傳佛教的“苯波”教,歷史上屬“奔卡拉康”。由21世奔卡旦增建參**在西藏麥日一位堪布的指點下,于公元1573年遷移到扎如溝的寶鏡崖下。經過歷代奔卡對寺院的改建和擴建,到50年代,寺院形成了較大的規模:寺院占地面積15200平方米,擁有大小經堂多座,茶房、庫房、客房、藏經房各一座,僧房六十余座。重要法器、文物、佛祖塑像、佛經等財物價值上億元。有僧侶129人,**2人,信教村寨、四十多個,信教群眾六千余人。1956年阿壩州藏區發生的叛亂使寺院的房屋和主要文物法器遭到嚴重破壞。1986年,四川宗教局負責人對扎如寺的情況做了詳細調查后,同意恢復扎如寺。國家撥款一部分,加上群眾的捐款捐物,扎如寺才得以逐漸恢復。經過重建恢復的扎如寺現已處具規模:占地面積14510平方米,寺院現有**1人,僧侶61人。寺院每年舉行4次佛教活動,分別是:第一次是“良美都欽”,舉行時間為正月初三至初六;第二次是“麻藝助欽”,舉行時間是四月初七至十六日;第三次是“郎幺東確”,舉行時間是五月十四至十六日;第四次是“顧朵”,舉行時間是九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
扎如寺經常有宗教活動,每年舉辦廟會。除農歷正月初一是藏歷年節外,在宗教方面還有轉山節。農歷每月十五日,最熱鬧是正月十五日,九寨溝各寨的男女老少、整個白河區和松潘縣的部分藏民,穿上節日盛裝,帶上酒和食物,步行圍繞“萬山之祖”扎依扎嘎山逆時針方向轉圈,也可騎馬。連轉山邊念經。人們還互相敬酒,虔誠的還走三步叩一次長頭。繞山腳的要轉一天,上山頂的要轉三天。半山和山腳有神水瀑布,可洗手、洗臉或洗澡,有的請和尚在頭上灑水,認為可洗掉污濁,帶來吉祥。
1995年,扎如寺納入縣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扎如寺在九寨溝生物圈保護區內,作為藏族文化遺產,寺院具有宗教、教育和文化三個功能。
旺季7:00-19:00 淡季8: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