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海蓮社
3334views
香海蓮社成立於1933年,最初由曾璧山、李公達、周佛慧等人發起,為弘揚凈土,提倡念佛法門而組織。當時社址位於跑馬地黃泥涌道,有在家居士社友共百余人。建社之初由該會禮聘四明觀宗寺方丈寶靜法師來港領導,擬訂章則,弘化事業暨教育慈善工作亦次第開展,為香港首家居士道場。
該社為不牟利社團,以興學育才,弘揚佛法,贈醫施藥,濟貧救災為宗旨。1949年首開為香海蓮社義學,免費收容失學兒童,教授語文、珠算、數學等科目。其後於1960年間,先後開辦佛教念慈學校、佛教慈恩學校、佛教寶靜學校,咸由政府津貼。現尚開辦有曾璧山中學、慈恩學校、佛教黃筱煒紀念學校、香海蓮社蝴蝶邨幼稚園和兆禧苑幼稚園等。造就成才者,不可勝數。
曾璧山居士為廣東番禺人,未婚夫黃君,不幸遇溺身亡,惟曾氏仍堅嫁入黃家侍奉翁姑。後受學於康有為之入室弟子陳崇蘭,大有精進。 1923年,曾居士為紀念師恩,乃創辦崇蘭女子學校於跑馬地。起初只得十余學生;至1968年學生人數已增至1600多人。崇蘭由小學增設中學,由中文學校轉為英文,校風純良,學生多杰出之士。雖於戰時曾一度停辦,但在校友及社會人士發心支持下,於短短幾個月內復興續辦。
曾居士念世風人情之澆薄、戰爭浩劫之不絕,惟有佛陀之悲愿始得以善濟眾生,故在辦學外亦長齋念佛。她曾分別禮諦閑法師、虛云老和尚為師,亦因諦公而得以從學於寶靜法師。曾氏除了創辦香海蓮社,請來寶靜法師任社長主持外,更躬身安排法師於港九新界各道場,如利園、弘法精舍、清涼法苑、圓通寺、粉嶺靜廬(今觀宗寺)等之弘法講經活動。
曾居士除辦學弘法外,亦熱心慈善事業。她帶領著香海蓮社社友及各方善信,多次努力參與冬季贈衣、濟貧助學、救災施藥等社會福利服務。1964年,曾氏更因對教育及慈善工作貢獻殊多,榮獲英女皇頒贈M.B.E.勛銜,為香港女教育家中最早獲得此榮譽者。
1967年,大埔半春園業權人將園地贈予香海蓮社接管,作為蓮社社友福慧同修之所。自此,曾氏亦遷居於該園潛修佛學,得證菩提,至1986年往生,世壽96歲。
香海蓮社現有社友數百人。天后廟道現址乃曾璧山居士舊居,內設佛堂,供三圣像,又設有佛典閱覽處,備有各種版本大藏經多部供社友參悟佛理。大埔半春園為香海蓮社主要活動道場,每逢初一、十五、佛誕均舉行法會等。
早8:00~晚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