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公園
5241views
泗水公園(人民公園)又稱泗陽愛園烈士陵園,位于泗陽縣眾興鎮愛園路南首、大運河泗陽大橋北首。愛園原建于1944年,地址在今泗陽縣愛園鎮果園區。抗日戰爭時期日偽占據淮海地區的幾座縣城,我淮海區黨委、行政公署乃至各縣民主政府活躍在農村,泗沭一帶為淮海民主政權的中心地區。為悼念在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激勵民眾奮勇抗敵,淮海區黨委、行政公署和泗沭縣政府決定建立烈士公墓地,由行政公署主任李一氓親自籌劃組建,并經他提議,命名為愛園。該墓地原是裴圩東的地主康少達的園林,占地64畝,園內有大片松林,并有多種樹木花草,風景秀麗。民主政府經過與該戶協商,出錢購得。當時的陵園內,建造"昭忠祠",祠后建花廳,北端設講臺。東北角安葬抗日烈士遺體,墓旁栽植松竹。淮海行署主任李一氓親筆題寫"愛園"名字,撰著《抗日烈士公墓碑志》,并作詩一首。詩曰: 柳圍濃綠一春過,愛字題名豪若何。 漫草壯詞留石壁,還從淮水逐胡戈。 萬花種就江山闊,志士生成肝膽多。 風雨六塘堤上下,八年長與國消磨。 時任泗沭縣長夏如愛,親為陵園題序。 1946年,國民黨反動派進攻解放區,愛園曾遭受破壞。1949年底,淮泗、泗沭、泗陽合并為泗陽縣,縣政府遷至眾興。為便利各界人士瞻仰先烈,1953年,愛園遷至泗陽縣治所在地,李一氓重新為愛園題寫園名。現在的愛園,占地126市畝,其中水面17畝。園林主體建筑"昭忠祠",規模宏闊,建筑面積為650平方米。祠內陳列,莊嚴肅穆,四壁懸掛各界名人在抗戰后期建陵時題贈的悼念烈士的匾額、對聯32件,以及建國后縣委、縣政府及有關單位悼念烈士的對聯18副。1984年起,昭忠祠內又新設“泗陽縣革命歷史陳列館”,館名仍由李一氓同志提寫。館內用實物、圖片以及歷史資料,展示泗陽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個歷史時期的革命業績,史料分“五四運動至抗戰前夕”、“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建國以后”四個部分,及“部分烈士傳略”。 園東北崗是烈士墓地,在書有"忠魂園"圍墻內的 高丘上,聳立著"死難烈士萬歲"的紀念碑,東側安葬49位烈士遺體,泗陽巾幗英雄董振英的遺體也安放在這里。 董振英,1925年出生于八集董蕩。由于家境貧寒,做過童養媳。1943年春,走上抗日救國道路,做國鄉婦救會會長,參加過眾八區游擊隊。在一次戰斗中,為掩護戰友突圍,自己獨擋一面,接連擊斃三個敵人,子彈打光后,她迅速毀壞槍支,撕碎自己的筆記本,用牙咬斷心愛的鋼筆,最后壯烈犧牲。 園內有三座碑亭,均為六角形,高丈余,莊嚴雅致;亭的四周,清溪圍繞,架有曲橋可通。西便門內的亭子里,有"抗日烈士紀念碑"。墓地西側的亭中,立有"泗沭抗日烈士公墓志"。碑文為李一氓于早期建陵時所撰。文中痛斥"倭患",激發人民斗志,頌揚八路軍、新四軍抗戰烈士的英雄氣概。該文引經據典,文字清新古雅,顯示了作者豐富雄渾的學識才智,不僅對當時和后人是一種精神鼓舞,也是一篇值得學者揣摩學習的范文。1979年11月,李一氓同志再次來泗陽,看到今日愛園比過去更宏偉,更壯麗,又增不少建筑,心里格外高興,提筆補寫了他當年的題詩和題字,并寫下了“相逢重到原非客,水調高吟醉愛園”的詩句。 愛園悲壯熱烈的氣氛,充分反映了淮海地區和泗陽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熱愛祖國、忘我卓絕的斗爭精神,觀后,發人深省,催人奮進!
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