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儒祠
1920views
崇儒祠位于泰州市五一路114號。明萬歷四年(1576)建,祀王艮。萬歷以后多次修葺、擴建,清嘉慶再修。原有東中西三條軸線,西部為祠堂4進,東西部各有3進附屬用房,后有園圃。解放后用作民居與與廠房。1986年遷出占用之人及單位。決定將崇儒祠建成王艮及泰州學派紀念館,并對崇儒祠進行大修,恢復中部原貌,中部現有建筑4進。
?
??? 第一進大門為重新復建,上嵌“崇儒祠”石額,門兩旁立石鼓,兩側砌八字墻。第二進為立本堂,面闊3間,硬山結構,經落架大修。第三進為樂學堂,明代建筑,抬梁式構架,柱下安覆盆式石礎,柱頭有卷殺,面闊3間10.5米,進深7檁6.05米,脊檁高5.5米,修繕后仍保持原建筑風格。東墻廊壁上嵌有明萬歷七年《心齋先生祠堂》石碑,系自原第二進西墻移來,西墻廊壁嵌有重修時出土的明李春芳所撰殘碑。第四進賢人堂,奉新塑王艮半身胸像及新刻大理石質王艮《樂學歌》,陳列有關王艮文物史料與名人書畫。
??? 1995的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對崇儒祠再度進行修復建設,拆除西部民居五戶,恢復崇儒祠西軸線,增加回廊、假山、水池、碑刻等景點。同時對中部軸線進行整修,第二進建筑展出王艮研究資料,第三進建筑增塑王艮全身立姿銅像一座,按原祭祀王艮場景陳列布置。并展出泰州學派十六位重要成員圖文介紹。修復明宰相李春芳的石碑。第四進增加《王艮生平與泰州學派》展覽,詳細介紹王艮生平、哲學觀點和泰州學派成員情況,圖、文、物并茂。
??? 2001年10月,崇儒祠第二次修復后正式對外開放。首先接待“泰州學派國際學術研討會”的代表數百人。以后全年正常對外開放,接待各方來賓。
??? 王艮,字汝止,號心齋。生于明成化十九年六月(公元1483年7月),卒于明嘉靖十九年十二月(公元1541年1月),泰州安豐場(今江蘇東臺安豐鎮)人。他出身作為鹽丁灶戶的平民之家,最終成為名播天下的學者宗師,成為明代泰州學派的創始人。在我國明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王艮的治學可分為三個時期:(一)無所師承的自學時期。(二)依傍王門的從學時期。(三)自立門戶的講學時期。王艮在他的治學當中,不輕信,不盲從,堅持獨立思考,“時時不滿其師說”。作為一個思想家,他吸收了王陽明的“良知”說;同時又提出了“百姓日用即道”、“身為本,天下國家是末”等著名觀點。作為一個教育家,他特別注重平民教育,他把孔子的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發揚光大,身體力行。他的思想反映了當時生產力發展的進步要求,代表了中下層人民的社會思想,具有一定的“啟蒙”思想傾向和反對封建正統的進步意義。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