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園
3322views
中山公園位于天安門西側,面積22余公頃。原為遼、金時的興國寺,元代改名萬壽興國寺。明成祖朱棣興建北京宮殿時。按照“左祖右社”的制度,改建為社稷壇。這里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1914年辟為中央公園。為紀念孫中山先生,1918年改名中山公園。
從南門入園,過門廳,穿過彩繪長廊,迎面看到藍琉瓦頂的由郭沫若題寫的"保衛和平"石牌坊(原稱“克林德”坊和“公理勝”坊)。北邊是成片的古柏,這些 古柏大多是明代所栽。其中有7株挺拔參天,態各異的古柏相傳為遼時種植,迄今已逾千年。還有一株槐樹與柏樹相抱生。稱“槐柏合抱”,至今仍枝繁葉茂,蔚為 奇觀。西行到壇門,可看到一對石獅,系北宋遺物,是1918年從河北大名的一座古廟廢墟中發掘的。
公園的主體建筑社稷壇位于軸線中心,壇呈正方形,為漢白玉砌成的三層平臺。壇之北的“拜殿”又名享殿或祭殿,1925年曾在此殿停放孫中山先生靈柩。1928年改名中山堂。堂后門內兩側原列有72支鍍金銀的鐵戟,故稱戟門。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將鐵戟全部掠走。
?
社稷壇外西南面,有神廚、神庫、宰牲亭等附屬建筑。
社稷壇東邊,環境清靜,稱長青園,園內疊假山、搭花棚、筑花壇、置盆景。在松柏蒼翠,杉竹相映中,點綴著松柏交翠亭、投壺亭、來今雨軒等景點;西邊的唐花塢是培育各種名貴花木的溫室花房。
此外,園內還從各地遷移來一些古建筑,在唐花塢以西,著名的“蘭亭碑亭”與“蘭亭八柱”,原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是19l7年遷來的。亭為重檐藍瓦八角 攢尖頂,立在中間的石碑上刻有“蘭亭修禊曲水流觴圖”和乾隆帝所寫的有關“蘭亭”的詩作,八根石柱上分別刻著歷代書法家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帖,是珍貴的石刻 文物。1915年從清代禮部衙門移來的習禮亭,原建于鴻臚寺內,是各地初入京的文武官員和外國使臣朝謁皇帝習禮之地。
公園后部植一片柏樹林。筒子河上可劃船,冬天冰封期能滑冰。隔河與故宮相輝映,波光樓影,景色如畫。
景區資訊
熱點資訊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政策促進、產業創新與旅游復蘇”為主題的2022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北京和上海舉行。論壇期間正式發布《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報告(2022)》,同時公布了...
Read more
日前,中國旅行社協會發布第五屆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華僑城旗下華僑城旅行社再次入選“旅行社品牌20強”,并榮獲“優質療休養服務企業”獎項,企業綜合實力再獲行業認可。.“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是中國旅...
Read more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繁榮與重構”為主題的2023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發布了“2023中國旅游集團20強”榜單,華僑城集團再次上榜,連續15年位居前列。▲2023中...
Read more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旅游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同時指出“新時代新征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