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巖山
4329views
劃巖山位于臺(tái)州頭陀鎮(zhèn)溪上與三屯交界處,西距黃城18公里,其主要景點(diǎn)為三瀑和裂谷。
三瀑分下瀑、中瀑和上瀑。下瀑在海拔120米處,沿山麓溪谷上攀,于松篁叢中穿行,向峭巖右側(cè)轉(zhuǎn)幾步即見。瀑高十幾米,從凹凸的崖壁上掛下,飛珠濺玉。崖底有穴,彎腰可進(jìn)。若逢夏日,斜陽西照,水簾會(huì)幻出光怪陸離的彩虹,煞是好看,故稱水簾洞。中瀑在峭巖上面,自古“劃巖”一條路,須攀峭巖左側(cè)斜谷的“通天道”和“通天洞”才能上去。此瀑潛于游人視線之下,須借助巖壁鐵索下落到澗底方可見其“真容”。瀑高30余米,若逢雨季,急湍直瀉,如白龍飛下,驚天撼地;倘遇枯水期,細(xì)流從懸石灑落,朦朧中如龍須輕拂,故瀑下之深潭人稱“龍?zhí)丁薄I掀倬嘀衅?0米,此瀑與雁蕩中折瀑甚似。瀑布掛于前,游人繞于后。因瀑前無大樹遮蔽,晴日陽光直射無礙,瀑水如珠簾垂掛,折現(xiàn)出五光十色,十分賞心悅目,稱為“珠簾瀑”。
裂谷是地殼運(yùn)動(dòng)時(shí)留下的地裂遺跡。劃巖裂谷是括蒼山斷裂帶的組成部分,分布在三瀑之西南山崗上,闊狹不等,長短不一,直斜交互,共有十多條。狹者僅半米,隱于草叢之中,有側(cè)身援繩而下者言,谷深十幾米,谷底寬平,冬暖夏涼;谷道縱橫,猶如迷宮。闊者寬四五米,仰天袒露,但見谷壁蒼藤蒙絡(luò),古樹橫斜,黑幽幽深不可測。冬日早晨,由于地氣蒸發(fā),云蒸霞蔚,堪稱奇觀。
三屯在劃巖之南,以海拔500余米兀立的形似三個(gè)囤子的巨巖而得名。傳說,這三囤自右至左,分別為糧食屯、刀槍屯和金銀屯。巨巖左邊的溪流,由于山勢的落差,形成一個(gè)接著一個(gè)的瀑布,有鴛鴦瀑、臥龍瀑、天水瀑、雙龜瀑、殿前瀑。巨巖下有一深潭,終年不見太陽,寒氣透骨,積雪難融,有“藏雪潭”之稱。巨巖中部,有一米寬左右的天然“棧道”,高處可直立行走,低處須躬身前進(jìn)。傳說是神鼠鉆天留下的痕跡,登上此道,手緊握欄索也不敢旁視,只覺清風(fēng)過耳,足底生寒,峭壁千仞,高處不勝“險(xiǎn)” 。